字:
关灯 护眼
元小说 > 红楼芳华,权倾天下 > 第175章 大官人的班底

第175章 大官人的班底 (3/4)

他忍不住又偷眼觑了觑那闭目养神的新东家。

炉火映着西门庆年轻的面皮,光润里透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气运。

史文恭喉头一滚,一股子又涩又苦的滋味直冲上来,化作心底一声长长的喟叹:“罢!罢!合该我史文恭恁般人物,今日栽在这等人物手里!”

此时京城中。

官家直挺挺在那销金帐龙床上歪着,一张脸蜡渣也似的黄,偏生又浮着层虚汗,脑袋上层层叠叠裹着白布,倒似个蒸坏了露馅儿的角黍粽子。

只露着两只眼,浑浊无光,死鱼样瞪着承尘。

地下乌压压跪着一片紫袍玉带,蔡京、童贯、蔡攸、何执中等一并大臣,个个屏息垂头,偌大寝殿里,只闻得官家喉咙里扯风箱似的咝咝声,混着角落里药吊子咕嘟咕嘟的闷响。

梁师成这老阉奴,泥胎般侍立在龙床一侧,眼观鼻,鼻观心,纹丝不动。

“朕…此番不豫,”官家嗓子里堵着痰,声音嘶哑得刮人耳朵,“全赖…郑后持重,宫掖安稳。”

他费力地顿了顿,浑浊的眼珠似乎要穿透那层裹伤布,去寻底下跪着的人影,“她…几个堂兄弟,听着…倒都还勤谨?尔等…议议,看谁堪用…擢升…擢升一下…”

跪着的群臣纷纷望向蔡京。

童贯跪在蔡京身旁,尖着嗓子发声道:“官家圣明!郑后娘娘贤德,泽被亲族。臣观其堂兄永州团练使郑佑,为人厚重老成,处事稳妥,当是上上之选!”

他那张无须白脸上堆着笑,眼风却飞快地扫向旁边的蔡攸、何执中。

蔡攸点头道:“童枢密所言极是,郑佑公忠体国,正合擢用!”

何执中捋着几根稀疏的黄须,也附和:“老臣附议,郑佑可也。”

堂下群臣赶紧也跟着嗡嗡一片“附议”、“郑佑贤能”之声,此起彼伏,倒将这死气沉沉的寝宫吵得如同市井杂耍的瓦子。

众人嗡嗡完了,那几十道目光,却像生了钩子,齐刷刷地、小心翼翼地,都挂在了最前头那个跪得笔直的老臣身上——蔡京。

蔡太师闭着眼,仿佛入定老僧。

殿里那点嘈杂刚歇,他便缓缓掀开眼皮,浑浊老眼里一丝精光也无,只慢吞吞地摇了摇头,枯槁的手在锦袍上轻轻抚过,声音不高,却似冰碴子掉进滚油锅。

“郑佑?”他嘴角扯出一丝极淡的、近乎于无的嘲弄,“此人…不过一武夫耳,骤登显要,朝中非议甚多,恐举止失措,贻笑大方,反伤了娘娘体面。”

此言一出,殿内重归死寂。

童贯那白面团似的脸僵住了,堆起的笑容冻在脸上,活脱脱一张揉皱的粉皮。

蔡攸眼皮子底下飞快地滚过一丝阴冷的讥诮。

何执中捋须的手僵在半空,那几根黄须捻在指间,捻也不是,放也不是。

偌大殿堂,只余药炉“咕嘟”,官家“咝咝”,角落里梁师成那老阉奴的影子投在珠帘上,纹丝不动。

蔡京喉咙里滚过一声浑浊的痰响,不紧不慢续道:“老夫观郑氏一族,唯翰林学士郑居中者,器识宏远,深谙进退之道。”

他眼皮微抬,目光扫过众人惊疑不定的脸,最后落在龙床上那“粽子”般的人形处,“其人沉敏有干才,提点他,方是正理,方不负官家眷顾、不负娘娘贤德。”

何执中心中忐忑,眼珠转了几转,觑一眼蔡京古井无波的脸,又偷瞄一眼龙床,喉咙里“呃”了一声,忙道:

“太师…太师老成谋国,洞烛幽微!是老臣思虑不周…郑居中…确是更佳人选!”

他这一倒戈,身子都伏低了几分。

蔡攸脸色变了变,青红皂白走马灯似的在面上滚过。他看看父亲那不容置喙的侧影,又看看旁边群臣脸色等人陡然转舵的眼神,喉头上下滚动,终是垂下头,闷声道:“父亲…高见,附议。”

一时间,“郑居中宏才大略”、“太师慧眼识人”的阿谀之声又嗡嗡响起,比方才捧郑佑时更响了几分,调门也更高亢,仿佛刚才那一幕从未发生。

“够了…聒噪…”龙床上那“粽子”里挤出一丝微弱不耐的呻吟,裹着白布的头颅费力地扭向内侧,“吵得朕…脑仁儿疼…既是定了..拟旨…去吧…”

众人如蒙大赦,叩头谢恩,弓着腰,紫袍玉带窸窣响着,潮水般退了出去。

殿内复归死寂,只余下药气、汗气、还有梁师成身上那陈年熏香,混作一团沉甸甸的浊雾,死死压在龙床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