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元小说 > 大明王朝1627 > 第173章 第165章 孙承宗看起来不太行啊

第173章 第165章 孙承宗看起来不太行啊 (3/6)

话音落下,曹变蛟、周遇吉、吴芳瑞、武继嗣四人齐齐举起了手。

孙应元和黄得功对视一眼,脸上露出几分尴尬,默默地低下了头。

朱由检的目光并未在他们身上过多停留,继续问道:“那孙督师的《车营叩答合编》呢?”

这一次,除了曹变蛟、周遇吉,黄得功也举起了手。

朱由检的眉头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他看着眼前的将官们,问道:“那你们平日,都是以何种操典训练士卒的?”

“操典?”

六人对视一眼,显然对这个词有些陌生,但很快便理解了其中含义。

操练之典章,倒也直观易懂。

孙应元最先反应过来,躬身回道:“回陛下,末将……末将是按卫所里通行的练法,入营以后,也参照了些腾骧四卫的旧制。”

吴芳瑞和武继嗣也跟着附和,说是参照腾骧四卫的旧制。

但再问这旧制源自何时,与卫所操练有何不同,他们便支支吾吾,说不明白了。

而黄得功、周遇吉、曹变蛟三人,则回答是参照了辽东军法,也参考了《练兵实纪》和《车营叩答合编》里的一些内容。但根子上,还是各自为战,并未形成统一的章法。

朱由检心中轻轻叹了口气。

穿越以来,他一直信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以在军事操练这一块,他没有过多插手。

他只是用了一些后世的管理学知识,引入竞争,激发活力,让他们先动起来,练起来,从而在操练中选汰能人。

可跟着操练了一个月,他终于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这明末的军队,似乎……也没他想的那么专业。

大同来的兵,箭囊里带四十支轻箭。

辽东来的兵,却是带三十支重箭,个别军官还会自备三眼铳。  

  可落到具体的火药、弹丸配给,又各有不同。

整个勇卫营,看似旗帜统一,军令互通,但内里却是一支拼凑起来的“八国联军”。

这算个啥事!

但这其实也怪他……

登基第三日,他便让高时明找来了戚继光的《练兵实纪》与《纪效新书》。

见过孙承宗后,又翻出了他所作的《车营叩问合编》。

可惜之前一直忙于人事调整和京师公文筛选、新政推行、蒙古之战等事,实在是无暇细读。

直到第三次日讲之后,他才终于抽出了时间,将这几本兵书细细读完。

读完之后,他才明白,这支勇卫营,到底哪里不对。

戚继光的《练兵实纪》,简直是一部军事百科全书。

从兵员选拔、日常训练,到武器配给、阵法操演,再到军法军纪、安营扎寨,无所不包,详实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其中甚至连宿营之时,几人分配一个厕所都写了。

“每马军一旗,每车兵二车,各开厕坑一个于本地方。”

“遇夜即于厕中大小解。天明吹打时,遇起行,则埋之。遇久住,则打扫,候开门送出营外远远弃之。夜间不许容一人出营解手。”

甚至这份兵书分为多册,总兵、参将、把总、队长、伍长、士卒,有各自需要学习和背诵的内容全都各不相同。

这已经是一份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操典。

当然,里面也夹杂了一些类似“今人但求日吉,而不知本命冲克所犯”、“上官初四不为祥”之类的糟粕,但瑕不掩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