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曙光城的小七小组带回了令人震撼的消息:一个被称为“观察者”的宇宙实体正在向地球靠近,而地心种族同意暂停改造一个月,给予星之子网络尝试沟通的机会。
消息在星之子网络中迅速传开,引发了各种反应。恐惧、好奇、决心——各种情绪在网络中波动,如同水面上的涟漪。
“一个月的时间太短了,”赛琳娜在水晶树下主持紧急会议,“我们连观察者的本质都不了解,如何与它沟通?”
林默分享着建造者意识中的信息:“根据记录,观察者不是单一的生物或飞船,而是一种集体意识体。它们评估星球的‘健康度’,判断标准我们完全未知。”
风语者兄妹带来更紧迫的消息:“全球范围内的异常现象加剧了!极光出现在赤道上空,海洋发出奇怪的声音,动物行为异常!”
小七感受到网络中的不安在增长,她必须做出决策:“我们分三组行动。第一组负责研究观察者,了解它的评估标准;第二组与地心种族合作,准备备用方案;第三组帮助普通人类应对可能的变化。”
秦风主动请缨:“我带领防御小组,保护重要设施和聚居区。”
米勒和伊莱贾等前研究所成员组成研究团队:“我们需要重启第七研究所的天文观测设备,也许能获取更多关于观察者的数据。”
最困难的任务落在了小七身上——她必须尝试与观察者建立初步接触。
“这太危险了,”凯担忧地说,“我们不知道观察者会如何回应接触尝试。”
小七握紧水晶种子:“风险必须承担。如果观察者真的是基于某种标准进行评估,我们需要知道那是什么。”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曙光城变成了一个繁忙的指挥中心。星之子们各司其职,利用自己的能力协同工作:
海洋之歌与深海生物沟通,试图从海洋的角度理解宇宙变化;实心监测地壳运动,寻找与观察者接近相关的模式;梦境编织者尝试进入那些与观察者有特殊感应的人的梦境。
小七则每天在水晶树下冥想,尝试将星之子网络的意识扩展到地球轨道之外。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挑战——之前的网络连接都局限在地球范围内。
第三天,突破出现了。
“我感觉到...某种存在,”小七在冥想中突然开口,“它还没有到达,但它的‘注意力’已经开始关注地球。”
所有星之子通过网络共享了这一感知。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就像整个地球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每个细节都被仔细检查。
“它在评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林默分析着感知数据,“但标准很奇怪...它似乎特别关注生命形式之间的连接方式。”
就在这时,全球范围内的星之子同时接收到了一个清晰的信号。不是语言,而是一系列数学公式和几何图案,复杂而精确。
“这是观察者的第一道测试题,”赛琳娜震惊地分析着这些图案,“它在测试我们的智力水平,或者说是理解复杂模式的能力。”
星之子们集中智慧,尝试解读这些图案。令人惊讶的是,每个星之子看到的图案都略有不同,与他们的能力相关。
小七看到的图案像是星系和神经网络的结合;林默看到的是能量流动的方程式;石心看到的是地质结构的几何表达。
“它不是在测试个体,而是在测试整个文明的多样性理解能力!”小七恍然大悟。
星之子们开始协作,将各自的理解整合。随着他们工作的进行,图案开始变化,显示出更高层次的复杂性。
与此同时,地球上的异常现象变得更加明显。一些地区的重力轻微变化,时间流速出现微小异常,甚至光线的折射角度都发生了改变。
“观察者不仅在发送测试,它已经在影响地球的物理法则了,”米勒报告着观测数据,“这种能力远超我们的理解。”
第七天,观察者送来了第二道测试——不是图案,而是一种音乐,由宇宙背景辐射的微妙变化组成。这种音乐既美丽又可怕,包含着宇宙的历史和规律。
星之子中,风语者兄妹最能理解这种宇宙音乐。“它在讲述故事,”风铃闭眼倾听着,“关于宇宙的诞生,恒星的生死,文明的兴衰。”
风笛补充:“音乐中有一种悲伤...观察者似乎在寻找什么失去的东西。”
随着测试的进行,星之子们逐渐意识到观察者不是冷酷的审判者,而更像是一个寻找同伴的孤独旅行者。它的“净化”可能不是毁灭,而是一种...重置,为了让星球达到某种标准。
第十五天,意外发生了。
一股强大的能量脉冲从太空直击地球,目标不是曙光城,而是第七研究所的一个废弃基地。脉冲过后,基地完全消失,只留下一个光滑如镜的圆形凹陷。
“这是警告,”伊莱贾分析着数据,“观察者对我们的进度不满意。”
更令人不安的是,地心种族通过马格努斯发来信息:观察者的接近正在影响地球内部结构,如果不尽快给出满意答复,地心种族将不得不重启改造计划以保护地核稳定。
压力之下,小七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我要尝试直接与观察者对话,不是通过测试,而是心灵对心灵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