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元小说 > 崇祯的奋斗! > 第324章 第318章 什么?皇上要反!?

第324章 第318章 什么?皇上要反!? (2/2)

他讲怎么和流民打交道:“放下架子,说家乡话,听他们倒苦水,帮他们解决最急的难处。”

他讲怎么发现骨干:“看谁公道,看谁在人群里有威信,看谁不怕事。”

他讲怎么传播道理:“别照本宣科,用拉家常、讲故事的办法,把均田、治河的好处,一点点渗进去。”

他甚至讲了最基本的保密和反跟踪:“眼睛放亮些,记住可疑的人,接头要隐秘。”

这些年轻人,第一次离皇帝这么近,听他说这些实实在在的“手艺”,个个眼睛发光,恨不得把每个字都吃进肚子里。

临走的前一晚,崇祯又一次秘密召见徐承业和常延嗣。

油灯下,崇祯的脸色异常严肃。

“记住,南京是龙潭虎穴。你们的对头,是在那里盘踞了二百年的地头蛇,心狠手辣。”他盯着两人的眼睛,“但你们背后,是朕,是几十万想活下去的江北乡亲!‘一只碗会’,不是要造反,是要为百姓争一条活路,为大明争一个将来!”

他指了指那本小册子:“这里面的想头,也许十年、二十年才能实现。但现在,它是面旗帜,能聚人心!去吧,把种子撒下去。朕在淮安,等你们的信。”

徐承业和常延嗣重重磕头,嗓子发紧:“臣等……必不辱命!”

第二天,天还没亮。淮安码头笼罩在晨雾里。

徐承业、常延嗣带着那二十几个精干的学员,全都换上了粗布衣服,打扮成客商、伙计、逃难的书生模样。几艘不起眼的乌篷船等在河边。

崇祯没有来送行。但魏忠贤悄悄来了,塞给徐承业一个沉甸甸的包袱,低声道:“皇爷给的盘缠和应急的钱,收好。咱家已在南京安排了接应的人,暗号是‘问淮安米价几何’。”

徐承业紧紧攥着包袱,和常延嗣对视一眼,用力点头。

一行人默默上了船。船夫竹篙一点,乌篷船滑进浓雾里,向着南京方向,悄无声息地驶去。

船头上,徐承业迎着冷风,摸了摸怀里那本硬硬的小册子。

他心里默念:一只碗……这碗饭,一定要让老乡们端上!

淮安行在的高处,崇祯凭窗望着南方雾蒙蒙的江面,久久不动。

他知道,这步棋,有点险,而且还有点奇。

说不定真能出其不意,险中求胜!

与此同时,淮安城西市,“丰裕”米行前,却挤满了黑压压的人。

“又涨了!一斗米要三钱银子了!早上还是二钱五!”一个老汉捏着干瘪的钱袋,声音发颤。

“奸商!你们这是要逼死我们啊!”一个妇人抱着饿得直哭的孩子,红着眼睛骂道。

米行的胖掌柜站在高高的柜台后,拿着算盘,眼皮都懒得抬一下,慢悠悠地道:“嫌贵?嫌贵别买啊!朝廷在辽西吃了败仗,回头还得征兵征粮,北边又到处闹灾,还不得征南直隶的粮?粮食都去了北边,咱们这儿就这个价!爱买不买,明天……还得涨!”

人群一阵骚动,咒骂声、哭喊声响成一片。冰冷的雪片子落在人们绝望的脸上,也落在了崇祯那条充满奇险的“造反”之路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