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元小说 > 大明王朝1627 > 第192章 第180章 风起大同

第192章 第180章 风起大同 (2/3)

“张抚台此言差矣!”

他忍不住挺直了胸膛,声音也高了几分。

“传信之速,一看距离,二看字符。距离越远,中转台次越多,自然越慢。字符越少,每一台的传递、记录、核验便越快。”

他一字一顿地念道:“譬如,‘插汉,五万,寇,大同’。”

“诸位请看,如此一条军情,七个字,四个编码,加上发报人、接报人、时刻、警讯等级四个标准编码,拢共也不过八个编码!”

王世德举起一个手指,笑道:“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便能摆在陛下的案头!”

张凤翼微微一笑,还待开口说些什么,王世德却已是满脸涨红,激动地抢着说道:

“事实上电台效率远不止如此!这电台之法,日新月异,简直一日一个样!”

“我出京前,听司里的匠人说,若千里镜的镜片打磨之法能再精进,使得观望之距倍增,则台与台之间的距离便可拉远,中转次数亦可减少,速度自然倍增!”

“还有那编码之法!陛下亲授‘长短编码’之妙。言常用之字,当以短码代之,生僻之字,则用长码。如此一来,寻常军报公文,字符总数便可大大缩减!”

“更有甚者,说各处常用之字词本就不同。京师常用‘部议’、‘上谕’,边镇常用‘入寇’、‘三万、五万’。若能因地制宜,分设不同码书,则效率又可再上一层楼!”

王世德越说越是兴奋,神采飞扬。

“如此多番迭加,,再过数月,大同警讯传至京师,或许只需一炷香便可!”

一番话,说得是滔滔不绝,神采奕奕。

可对面的三位封疆大吏,却听得是云里雾里。  

  马世龙还好些,毕竟是受领码书之人,平日里也和掌中幕僚琢磨过一些。

今日这番发问,倒主要是问给其余两人听的。

而张凤翼和渠家桢两人,脸上的表情就有些微妙了。

千里镜若改进,能望得更远,这个他们能懂,无非是烽火台隔得远一些。

可后面那什么“错位编码”、“短码长码”、“不同码书”,听起来简直如同天书,让他们两个只觉头昏脑涨。

但两人都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老官僚,城府深沉,自然不会因为这点小事驳了一个少年锦衣卫的面子,让他下不来台。

不管听懂听不懂,脸上都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时不时点点头,一副“原来如此”、“深以为然”的模样。

一时间,场面倒也其乐融融,只把王世德聊得在这寒风里,鼻尖都沁出了细密的汗珠。

好在这封电报较短,前后不过一炷香的功夫,那木台上的人便探出头来,大声禀报:

“王头,甲级电报,按制三次发报,已确认完毕!”

王世德闻言,立刻收起了话头,神色一肃,对着三人一拱手:

“三位大人,按照规矩,甲级电报需得沿途旗尉做二次确认,卑职需赶赴下一台核验,这便告辞了!”

说罢,他没有丝毫拖泥带水,转身几个大步走到马前,翻身上马,双腿一夹,只留下一声清脆的“驾”,便沿着官道向东驰去,很快就只剩一个小小的黑点。

场面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风声,以及战马不耐烦地打着响鼻、刨着蹄子的声音。

张凤翼与渠家桢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如释重负。

半晌,还是巡抚张凤翼干笑一声,打破了沉默:“呵呵,这位王佥事,倒是……雷厉风行,少年英才啊。”

马世龙点了点头,随口应道:“有精神总是好事,倒比以往见过的那些锦衣卫,要可亲一些。”

他嘴上应付着,身子却已经转了过来,目光平静地看着二人。

那份平静之下,却藏着不容置喙的锋芒。

“两位大人,前几日,军情紧急,本将以陛下电报传令相示,二位尚可说军国大事,唯关防信印不可替代,需待朝廷明旨。”

“但是……昨日陛下诏令已至,两位……总该接令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