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欲过上奢豪生活,那五百金、六百金亦不为多。”
朱由检顿了顿,问道:“朕于市井间听闻此情,是否有偏颇之处?”
百官纷纷摇头,首辅黄立极拱手道:“陛下明见万里,能体恤下情,实乃社稷之福。”
“那朕就放心了。”朱由检点点头,“这一次加俸,其主要目的,是保全体面,使新政各官在不伸手之余,尚能维持官身尊严。至于优渥、富贵,那就要看新政的成效了。”
“朕并非贪吝之人,居于深宫,天下奉养,要这钱财亦是无用。”
“然如今九边连年欠饷,国库入不敷出,新政未见成效之前,委实无法加得太多。”
“明年,北直隶新政一期事了,朕会根据成效,再定一次加俸。往后,新政每推进一步,俸禄便调整一次。”
“总而言之,国朝财税宽裕,诸卿的俸禄自然就宽裕。我等君臣一心,先争取将俸禄恢复到太祖高皇帝之时,再说其他!”
朱由检画下了一个巨大的饼,也不管群臣反应,直接挥手,示意李国普继续。
他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太祖高皇帝恐怕就是他加薪的终点了。
高薪养廉?
养不动的。
这种法子,只适合小国寡民之地。只要权力的收益远高于俸禄的收入,官员就一定会尝试权力寻租,这是人性,无可避免。
更何况,大明还有纳妾和奴仆制度。
京官还好,地方官一上任,拖家带口,加上幕僚、仆役,动辄便是百余人之多。
一个七品知县的排场,比后世一个高官都大。
要加到多少薪俸,才能养得起这百余口人?
明人自己说得好,士风之败,败于奢靡。
奢靡之风一开,工资发到天上去,也刹不住贪腐。
现阶段,不过是先用“晋升快车道”和“高压监管”这两根鞭子,压制住他们的欲望罢了。
李国普得到示意,深吸一口气,说出了最令人心悸的第三条。
“其三,曰:强督察,严刑罚!”
“治乱世,用重典!”李国普的声音略微拔高,带着一股肃杀之气。
“陛下曾言,弹劾新政之人,需证据详实。却未言明一旦确证其罪后,又要如何惩罚。今日便在此明晰。”
“凡查出新政官员贪腐情弊者,其刑罚,一律从重从严!”
“寻常官员,罪当加绿者,新政官员,则定加绿三道!”
“寻常官员,罪当罢官者,新政官员,则定削籍为民!”
“寻常官员,罪当配赎者,新政官员,则定斩首示众!”
李国普每说一句,殿中百官的脸色便严肃一分。
当“斩首示众”四个字落地时,整个大殿死一般的寂静。
处罚如此严苛,那前面加的一点俸禄,又算得了什么?
不少人纷纷将目光投向那些已经身处新政之中的官员脸上,想看看他们的反应。
却见以新政委员会为首的一批大臣,大多面无表情,显然是早已通过气。
而站在后排的那些秘书处年轻官员,脸上非但没有恐惧,反而个个双目放光,透着一股狂热的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