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设想千般好,到了地方,便走了万般样。”
“中央行事,求的是富国强兵,而地方官吏,却只以搜刮聚敛、苛附上意为要务。”
“是故,新政越是推行,国家元气反而损耗越快,此诚州县之弊也。”
他抬起眼,问道:“朕此一言,诸卿可有异议?”
群臣心中凛然,皆举起右手,齐声道:“陛下圣明,臣等并无异议。”
“很好。”
朱由检点点头。
“用人一事,史书众说纷纭,但在朕看来,删繁就简,不过三事而已。”
“其一,曰选人。”
“新政,在朕的眼中看来,便是一场不流血的战争。”
“北直隶便是此战开端,便是国朝兴复之始,正是要选汰良将,攥指成拳,统统丢到此方寸之地之中。”
朱由检的目光转向了杨景辰。
“杨卿,说说你吏部那边的进展吧。”
众人再次看向杨景辰,眼神中却多了几分探究。
不是“接令”,而是“说进展”?
这意味着,吏部尚书杨景辰,早已在皇帝的授意下,开始了某些不为人知的准备。
杨景辰离座起身,神情中带着一股难以掩饰的自豪,他朗声说道:
“臣自陛下登基之日,便已知陛下有扫清寰宇、澄清天下之志。为不负陛下信重,臣不敢有丝毫懈怠。”
“是故,臣自九月初四日起,便已召集吏部各司官吏,调齐天下各州、县主官之考功档案,严以考选,务求为陛下,为新政,预备可用之才!”
话音落下,殿中一片微哗。
九月初四日?
那不是陛下登基后第八日吗?
你这也太快了吧?杨大人!
众人心中顿时恍然,难怪……难怪陛下对他如此恩宠!
杨景辰没有理会同僚们的惊异,继续汇报道:
“天下知县、知州千五百人,臣等依据过往钱粮、民政、刑名等考功记录,反复比对,至今已初选出能吏七十四人,只待陛下诏选任用!”
是不是能吏真不好说,毕竟远隔千里,文书往来,地方举荐又如何做得了数?
但愿意折腾一下,以求上选的,总归是野心之辈,这就够了!
朱由检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干脆利落地一挥手。
“着令他们全部入京,听候安排。”
随即,他看向众人,口齿清晰地报出了一连串数字:
“北直隶之地,方圆千里,下辖八府、十九州、一百一十六县。”
“在册生民四百二十六余万口,官民田土四千九百余万亩,夏税秋粮六十余万石。”
他微微停顿,锐利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诸卿,时至今日,不会还有人觉得,北直隶就真的只是账面上这些数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