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治大明,吏治、财税、军备等等诸项,皆是重中之重。”
“然则这一切事物,却又要从人心谈起。”
“当此华夏两千年之乱难题,当此大明国朝救亡图存之时,若不能众志成城,如何挽此危局!”
朱由检就这么站着,从一个个大臣勋贵的脸上扫过。
大殿之中,各位大臣勋贵,眼神之中或激荡、或热切、或坚毅,全都紧紧注视着这位皇帝。
朱由检开口了。
“是故,自今日始,天下之忠贞义士,若以全力挽此倾天之局。”
“则朕所有之钱物、爵位、名禄,又何敢有一分一毫之吝啬?”
朱由检举起了右手,脸色平静,却张口就许下,自绝缨之宴一事后,他登基以来的第二个政治承诺。
“朕与尔等相约,与这天下之人相约。”
“就在此地,就在此时,皇天后土,大明江山社稷共同为证!”
“凡为国尽忠、为民请命、为大明开万世太平者,朕必使其爵不空付,功不唐捐,名不湮没!”
“大明到了这个时候,当再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当再有云台二十八将!”
“诸卿,名爵相付,性命相较,朕虚席而待,这挽天之功,就在眼前!”
话音落下,大殿之中,粗重的喘息声连成一片。
众位大臣神色各异,但在座之中心中,模模糊糊都有一种感觉。
青史悠悠,似乎冥冥之中已有笔写于其上。
——天启七年,帝于武英殿,定挽天之功,定倾国相赏之约。
明主知人,则群贤毕至。
明主定赏,则众功并起。
大明何其……何其有幸!
单此人心三事,圣朝中兴便已在眼前了!
英国公情难自抑,他终于放下了一切的担忧,第一个起身离座,推金山,倒玉柱,跪倒在地。
仿佛一个信号,殿中文武,勋贵百官,如潮水般,齐刷刷地跪了下去!
寂静的武英殿内,只听得衣袍摩挲之声,与膝盖砸在地上的闷响,此起彼伏。
纵使以定国公徐希皋之老成,此刻竟也目中含泪,俯身叩首。
差得太远了,实在差得太远了!
不要说与神宗相比了。
大明历代除太祖、成祖以外,哪位天子能有此英豪气概?!
这一局,我定国公府,就跟了又如何!
满朝大臣之中,尤以经历万历一朝的中年、老年臣子勋贵们最为激动。
而那些青年官员,他们或许没有经历过张居正的时代,或许没有经历过万历的殆政,却也在史书中、在前辈的叹息中,感受过那份不甘与悲凉。
但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机遇!
中兴之主的身侧,又怎能没有中兴名臣!
此刻,他们只觉得一股热血从胸膛直冲头顶,烧得他们双目发赤,浑身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