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两条走向完全不同的红色曲线。
只是,它的中间,那代表着人口与土地承载极限的交叉点,被一个血淋淋的数字,狠狠地钉在了所有人的瞳孔里。
两亿三千万人口的生死线,只剩四十四年!
骆养性转过身,面对着满朝失魂落魄的文武,一字一顿地说道:
“诸位,我大明,没有九十年了。”
“只剩下……四十四年!”
“诸位!亡国之事,就在眼前了!”
说罢,他不再看任何人,只是对着御座的方向,深深一拱手,而后退入那四位同伴之中。
……
大殿之内,落针可闻。
“四十四年”这四个字,像是一柄无形的重锤,狠狠地砸在每个人的心上,将他们所有的侥幸、所有的从容,都砸得粉碎。
这哪里是四十四年,再加上孙传庭之说,恐怕十年?二十年?
天倾之事就在眼前而已了!
诸位文武大臣想要反驳,却不知从何驳起。
纵使如毕自严、郭允厚这般老于户政之人,也仍是对此暗自心惊。
短暂的死寂之后,一股压抑不住的骚动,如同地底的岩浆,开始在人群中涌动。
没有人高声议论,没有人窃窃私语,但就是不知何处而来的声音,逐渐汇聚而起,形成了一股令人心悸的嗡鸣。
整个大殿的气氛,压抑、混乱,却又带着一种末日降临般的诡异寂静。
就在这片压抑的喧嚣之中,御座之上,朱由检站起了身。
群臣顿时肃静。
他没有说话,只是迈开脚步,一步一步,走下了御阶。
他走得很慢,很稳。
看着皇帝走下,御座前方的黄立极第一个站了起来。
紧接着,施凤来、张惟贤、李国普……一个接一个的勋贵、大臣,都从座位上站起,不敢再坐。
这满堂朱紫,都只是注视着他。
注视着这位年仅十七岁的新君,看他要如何面对这个由他亲手揭开的,血淋淋的绝望困局。
朱由检在一面屏风前站定,伸出手,指尖轻轻抚过那条鲜红的,代表着大明国祚的曲线,久久不语。
大殿里安静得可怕,只能听到偶尔衣玦摩擦之声。
终于,皇帝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