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功绝学,没有书籍文字流传一说。
或者说,以文字和插画形式,根本无法承载其深奥武理。
唯有以“韵”的形式,也就是类似精神印记那样,才能授法传功。
真韵痕迹,孟传已然能够留存。
就像华山上,他留下的那句话。
后世徒辈便可观摩文字,来凝炼自身武道意志。
功法真韵同理。
他自创的那些拳法、硬功,都可烙印于书册,精气神永久存于扉页中。
但神韵,明显与真韵是两回事。
孟传大致猜测,需要对神功有一定掌握,以及更高的武理等等。
任重而道远啊
襄王神韵见尚有存在时间,把握好度。
以天王之见解,帮孟传梳理了一番五行武理。
他的内景地“自然高山”有莫名变化,与内景之间趋于协调,更加融洽。
显然收益匪浅。
时间缓缓流逝,若放在先前,以孟传的精神力早就坚持不住,离开战魂空间。
但他现在,不仅是肉体更加持久,精神力也远远不是先前羸弱。
不动手加速消耗,他还能再聊一天一夜.
但可惜,襄王神韵坚持不了这么久。
感受到身形趋于虚浮,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即将结束,消散于天地间。
不由得长叹道:
“来吧,吾将【一气纳寰宇】灌顶给你。”
其实言传身教,一点一点口述纠正引导教学,神功绝学入门更快。
甚至有些神功,也能以这种方式,跳过肌体“罡变”的前置要求。
奈何时不我待,再加此法立意,太过深奥。
即便这小子五行一道,掌握的他都有些看不懂。
但那些涉及高深的五行武理,他始终尚未触及,即便拆细了口述,也晦涩如听天书。
直接上手练习,纵使每天都有所得,十年三十年都理解不了,自然无法入门。
听对方说完,孟传暗自鼓气,缓缓将头凑了过去。
襄王神韵看着孟传把头伸过来,表情诧异。
孟传纳闷道:
“.不是灌顶吗?”
“.吾乃道观出身,不兴佛门醍醐灌顶之说,记住了!”
话音落下,襄王神韵爆发猎猎劲风,天地五蕴气机搅浑一片。
孟传视线恍惚,再回神,竟落入一片浩渺仙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