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徐青打开长布袋的口子一瞧,里头赫然是满满一袋蓬松诱人的爆米花!
徐青伸手抓了一把,递给折返回来的玄玉,后者鼻头翕动,那股子炙烤膨化的香味格外诱人。
“味道如何?”徐青问。
玄玉轻咬一口,那蓬松的玉米花当真香甜酥脆,别有一番滋味。
一旁,黑老鸦同样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做法。
“这做法真是闻所未闻,便是在羽冠人部落,老夫也不曾见到,掌教果真是学究天人!”
徐青呵呵一笑,一个爆米花的炉子,算哪门子天人?
不远处,朱怀安摒退一惊一乍的亲兵,在他眼里,若真有能在徐青面前行刺他的刺客,他又怎么可能躲得过?
徐青看着来到近前的朱怀安,当即笑道:“陛下可想尝一尝?”
“即是徐兄所言,我必然要试上一试!”
此番在众人面前,朱怀安再不以朕自称,随行臣子见到这一幕面色各异,但无一例外,都记下了这个穿着杠房制服的中年人。
朱怀安与众臣品尝爆米花后,忍不住叹道:“此真乃天赐嘉禾,养民之宝,徐兄真当得起农圣二字!”
徐青笑道:“这万亩粮种,非我一人之劳,陛下若想增进粮产,日后也可广招天下贤士,继续培育优质粮肥粮种,此方为正途。”
朱怀安深以为然,他若想实现胸中抱负,粮食人口却是缺一不可。
而徐青却恰好解决了他最头疼的两道难题。
“都说圣君有天助,而朕之助,则是徐卿.”
回返京城的路上,朱怀安忽然有感而发。
一旁,负责记录大晏史实的史官顺手摸出怀中抄本,将之录入。
后《大晏永安本纪》有述——
永安七年,帝朱雍移驾仓实,得贤士徐青献济世之方,帝悦,拊掌叹曰:昔者傅说举于版筑,太公遇于渭滨。人皆谓圣君得天助,而朕之助,则在徐卿矣!
后民赖其策,国果渐安泰,史臣曰:帝之遇青,若汤得伊尹,非天命哉?盖明主求贤,贤者自至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