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押上的,几乎是您的整个职业生涯。”
约翰·里德深深吸了一口气,目光投向窗外纽约市中心的天际线,那是一片由无数野心和梦想构筑的森林。
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兴奋与决绝的复杂情绪:“为什么?因为我现在完全相信您的话,您的那番话让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非常认可您所说的。
在我看来,按部就班、跟随大流的风险,或许比您这看似惊世骇俗的‘逆向投资’更大!”
然而,下一刻,他话锋一转,眼中燃起一团灼热的火焰,那是对权力和胜利的极致渴望。
“但是,如果,如果我赌赢了呢?”
“如果市场真的如你所预言,在‘里根经济学’的光环褪去后,显露出高利率和庞大赤字的狰狞面目,股市应声大跌,那么,‘花旗前瞻资本’这两亿美元的反向操作,将为我们带来何等惊人的回报?”
他冷静地继续说道:“更重要的是,届时,我将站在怎样的高度?当董事会因为花旗主账户的投资失利而焦头烂额、颜面扫地之时,我却能用‘前瞻资本’一份无比亮眼、甚至堪称力挽狂澜的业绩报告,摔在他们面前!”
他的话语充满了画面感:“我可以清晰地告诉沃尔特,告诉所有董事:‘看,我早就看到了风险!在你们所有人被乐观冲昏头脑的时候,只有我,约翰·里德,保持了冷静,并且敢于依据正确的判断采取行动!我为公司保住了资本,更创造了巨额利润!’”
“到那个时候,理查德·米勒的激进主张将成为一个笑话,查尔斯·怀特的嘲讽将变成抽打他自己的耳光。
而我,约翰·里德,将不再是那个‘稳健’的、值得信赖的高级副总裁,我将是那个拥有超凡远见、挽大厦于将倾的领袖!
董事会将对我刮目相看,我的话语权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下一任花旗掌舵人的位置?除了我,还能有谁?”
他再次回到沙发前,重重地坐下,表示自己正在做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
“这是一场豪赌,林先生,我用我过去十几年在花旗积累的一切声誉、地位、继承人的资格作为赌注,押在您的判断上,押在您看似逆势,却逻辑严密的分析上。”
他看向林浩然,郑重地说道:“所以,在我最终按下执行的按钮之前,我需要你,林,给我最后一点信心。
抛开所有复杂的模型和数据,用您最直接的直觉告诉我,我们真的会赢吗?市场,真的会在不久之后,如你所料地转身向下吗?”
所有的铺垫都已经完成,所有的风险与收益都已摊牌。
此刻,约翰·里德这个华尔街的资深大佬,将他职业生涯最重要的一场赌博,押在了林浩然的下一句回答上。
办公室里的气氛,在这一刻有些怪异。
林浩然之所以如此有耐心地向约翰·里德解释,不仅仅是因为在董事会议上看到了他没有如同其他执行董事那般直接反对林浩然的建议。
更是因为林浩然知道这位高级副总裁在花旗银行权力格局中的特殊地位。
作为一名穿越者,凭借超越这个时代的洞察力,林浩然清楚地知道,眼前这位看似温和的高级副总裁,将在不到三年后的1984年,从沃尔特·瑞斯顿手中接过权杖,成为花旗银行新一任的掌门人。
这个即将发生的权力更迭,让约翰·里德在林浩然的战略布局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
在原本的时间线上,约翰·里德正是凭借稳健的经营风格和敏锐的风险意识,在花旗银行面临诸多挑战时脱颖而出,最终登上了最高管理层的宝座。
所以,在与花旗银行合作的这两三年时间里,林浩然一直与约翰·里德保持着很不错的关系。
对他而言,与其在那些注定要被时代淘汰的保守派身上浪费精力,不如提前与这位未来的掌舵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而现在,这个未来的掌舵者,正将他职业生涯最关键的一次豪赌,押在了自己的判断上。
这不仅仅是一次投资决策的认同,更是一种深层次的信任和结盟。
林浩然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不仅能证明自己的远见,更能将这位未来的花旗领袖,牢牢地绑定在自己的战车上。
面对约翰·里德那混合着巨大压力、孤注一掷的决绝,以及最后那一丝寻求确认的探寻目光,林浩然知道,此刻任何模棱两可的言辞都是致命的。
他需要给予的,是绝对的、不容置疑的信心。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站起身,也走到了那面巨大的落地窗前,与约翰·里德并肩而立,共同俯瞰着脚下这片全球金融的心脏地带。
窗外,高楼林立,车流如织,无数财富在这里创造和湮灭。
“约翰先生,你看到窗外的这片景象了吗?”林浩然的声音打破了沉默。
约翰·里德有些不解,但还是点了点头。